在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的時代,瑜珈成了許多人放鬆身心、維持體態的首選。不過別以為瑜珈就「很溫和」沒風險,其實若姿勢不正確或過度拉伸,也可能造成運動傷害。想要練得健康又安全,就得掌握幾個關鍵重點。
練瑜珈可能受傷的部位!
每項運動都可能伴隨一些風險與常見的受傷情況,瑜珈也不例外。根據刊登在《國際關節與骨科運動協會期刊》(Journal of ISAKOS)的研究指出,約有三分之二的瑜珈傷害發生在下肢,其中容易受傷的部位包含:
- 臀部
- 膝蓋
- 腳踝
- 腳趾
此外,不同流派的動作難度也會影響受傷風險,例如:阿斯坦加瑜珈(Ashtanga Yoga)中有許多高屈曲與旋轉的姿勢(如鴿子式、花環式),這些動作可能導致臀部損傷,研究中此類受傷比例高達 62%。
在國內外臨床觀察中,醫師也指出,練瑜珈最常見的傷害包括:韌帶拉傷、肌肉拉傷、關節鬆動與過度伸展等。
由此可見,瑜珈雖然看似溫和、舒緩,但若姿勢不當或過度用力,仍具有一定的危險性,練習時務必要小心,才能真正達到健康與放鬆的效果。

練瑜珈這些族群要注意!
瑜珈的動作常包含延展、彎曲、支撐等形式,且時常需要維持一定時間。對於部分族群而言,從事這項運動時需格外留意。根據過去探討「瑜珈運動的效益與傷害」的文獻發現,有幾類族群需謹慎評估或不建議進行瑜珈,以下列出幾項作為參考:
謹慎從事
- 椎間盤突出者:瑜珈動作多涉及腰部活動與支撐,需特別謹慎,避免傷及脊椎。
- 孕婦:雖然現今有專為孕婦設計的瑜珈課程,但仍應與教練及醫師審慎評估後,再決定是否適合在此階段練習。
- 癲癇或腦部疾病患者:應避免倒立等動作,以免引發疾病或症狀。
不建議從事
- 血液凝固疾病族群:相關動作可能影響血液流動,進而導致心血管相關問題。
- 骨質疏鬆症者:需注意過大的關節動作與壓力,避免造成骨折等狀況。
此外,其他如特殊疾病患者、眼壓過高者(不宜倒立)、關節疼痛者等,也應在訓練前主動告知瑜珈老師,並隨時留意自身狀況,切勿勉強進行,以確保安全。
尊重專業並留意身體狀況,才能學得健康、練得安全
無論是研究中提到的常見瑜珈傷害,或是需要特別留意的族群,從事任何運動最重要的原則都不外乎「適可而止」與「尊重專業」。尤其是像瑜珈這類重視姿勢與動作控制的運動,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練習者,都應該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調整姿勢、循序漸進地練習。並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流派與強度,才能在提升身心健康的同時,遠離潛在的受傷風險。
練瑜珈,你不知道的那些運動傷害
圖 / 艾蜜莉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