騎自行車導致手麻?3 關鍵改善自行車手麻不適

近年來,自行車已成為台灣熱門休閒運動之一,長距離騎乘雖充滿樂趣與益處,但若忽略姿勢與保護,就可能引發運動傷害,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手麻,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?

騎車手麻?小心「自行車手」上身!

臨床上,騎自行車的人最常反映的問題是手麻。造成手指麻木、感覺異常或精細動作無力的原因很多,其中單車族常見的就是「Cyclist’s Hands(自行車手)」或「車把麻痺症候群」,這是手腕尺神經長時間受壓造成的症狀。

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使用彎把的公路車騎士身上,因為手腕需向大拇指側彎,加上長時間騎行、上半身前傾,手腕壓力過大,尺神經長時間受壓,容易導致小指及無名指外側發麻。

手麻與尺神經損傷:長時間壓迫與使用的影響

手腕前方有兩條主要神經──正中神經與尺神經,負責手部精細動作與感覺。長時間使用或受壓容易造成傷害。文獻指出,手腕尺神經損傷最常見原因與職業工作有關,其次是局部異常結構壓迫,例如腱鞘囊腫。

而長距離騎自行車選手也是高風險族群,研究調查顯示,多天數長距離騎乘自行車活動,有二至三成選手會出現手部相關症狀,主要原因是因為長時間要用力握住自行車手把所致。

3 大關鍵避免手麻找上身

不管是腕道症候群造成的正中神經傷害,還是單車手麻痹引起的尺神經損傷,通常都是因長時間維持不當姿勢或手腕受壓所致。因此,調整單車手把,讓手腕保持自然中間位置,能減少過度伸展,降低神經受壓的風險。

任何疾病預防都勝於治療,如果計畫從事長距離騎行,下列建議可幫助減少手部傷害的發生。

一、穿戴合適手套
研究顯示,使用有襯墊的手套能顯著降低手部壓力,減少神經受壓。

二、時常變換手部姿勢
變換手的姿勢,避免長時間壓在同一位置,可分散手部壓力,減少神經受損。

三、適度休息
騎車中適度休息,放鬆手腕及手部肌肉,並順便活動身體,有助減少手部麻木。

若仍未改善,需要就醫避免肌肉萎縮

通常只要改變姿勢,麻痺感就會逐漸消失。建議單車騎士調整合適姿勢,避免上半身過度前傾,並使用有軟墊的手套保護手部,騎乘途中也要適度休息,減少手部過度使用。如果症狀長期未改善,應立即尋求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,否則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手掌肌肉萎縮與無力。

從事任何運動都有可能發生運動傷害,做好事前的準備,就能減少傷害的發生,才能享受運動的益處及樂趣。

騎自行車手麻小心「手腕尺神經損傷」!3大關鍵避免肌肉萎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