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快速發展,運動與健康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,科技在推動國民體適能、提升健康管理意識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。臺北市立大學是六都唯一的市立大學,培育了出教育、藝文、科學、公共、運動等各領域的傑出人才,並扮演市政智庫的角色,執行眾多研究計畫以及推動全民健康與競技運動。《Heho》也特別專訪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博士,一同探討推動全民運動的使命。
文武兼備的臺北市立大學!體育學院與師培體系最完整
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博士表示,臺北市立大學是一所非常特殊且有特色的學校,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(市北教)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(北體)於 2013 年合併而成。市北教自 1895 年創立以來,以師資培育聞名,尤其在女性師資方面歷史悠久;北體則自 1968 年以來培育出許多金牌選手,有著優異的體育傳統。
兩校合併後,文武兼備,成為台灣唯一一所兼具完整體育學院、與師培體系的綜合大學。目前擁有 12 個體育系所與最多的師培類科,同時在教育與體育領域都具備深厚實力。校方並以「金牌選手培育」、「師資發展」及「都市研究」三大方向作為未來發展重點,同時也扮演市政智庫的角色,建立未來 AI 時代的數據基礎。

邱英浩博士也指出,以北市大來說教育與體育並非平行發展,而是彼此交融。許多高度競技體育學生未來會轉向教職,因此學校設有師培課程協助轉軌,同時提供精進班進行專業訓練。教育領域也有心理輔導、特殊教育與適應體育等,與運動科學研究互補,形成跨領域整合的研究範疇,產生「1+1>2」的效應。
推動運動處方箋!對全民健康、高齡社會需求做出布局
運動處方箋其實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名詞,源自醫學與公共健康領域對慢性病防治與健康促進的關注。傳統醫療多著重於用藥或手術,但近年隨著預防醫學的興起,運動被視為一種有效且副作用少的「處方」。而運動科學的進展提供了大量實證,證明運動對身體機能、心理健康與疾病預防的效果,使得「處方式運動」逐漸制度化。
臺北市立大學近年開始以「社會責任」為出發,推動包含「社會處方箋」與「運動處方箋」的應用,尤其針對全民健康、高齡社會需求做出布局。

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博士表示,運動處方箋可針對不同族群,提供動態調整的運動建議,預防運動傷害、或促進健康。它屬於預防醫學概念的一環,未來應推廣為 open source,讓民眾能輕易取得資訊,並培育更多「運動處方師」,在不同場域服務大眾。而「社會處方箋」中,運動處方箋即為其重要組成部分,目的都在提升整體社會健康。
邱英浩博士強調,學校不只是針對頂尖選手的培養,更希望透過推動「運動處方箋」制度,根據不同年齡、性別與健康狀況提出個人化建議。再結合都市設計與運動設施,建立「Sport Everywhere」的概念,讓全民都能享有運動資源、與健康成果。
邱英浩博士也勉勵,運動是維持健康最基本、也最重要的行為,是教育中的「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」不可缺的一環。希望每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,不論年齡,都可以從現在開始,身心健康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正向循環。
文、拍攝/江宏倫、趙乙錚、圖/Emily
1.採訪專家: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博士
延伸閱讀:
Heho運動科技大調查|214萬人次參與!數據應用促進國人健康?國健署點名「運動科技」扮演關
Heho運動科技大調查|科技體適能檢測是什麼?體育署推企業運動認證、逾1100家企業響應計畫
Heho運動科技大調查|運動前先Ai評估!力康運動醫學執行長姬兆平:未來將走向數字化的訓練模式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