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衰竭死亡率較心肌梗塞高!「這些運動」降低心衰竭風險

0901-運動心臟健康

運動有益身心,而根據《Circulation》醫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表示,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降低心衰竭的風險。

研究人員針對 2013 至 2015 年 94,000 多名成年人的數據進行分析,參與研究的受試者一開始都沒發生過心衰竭或心血管疾病,且參與實驗時需連續一週於手腕配戴活動監測器,之後研究人員再根據活動數據對受試者進行平均 6.1 年的追蹤。

研究人員發現,每週進行 150 – 300 分鐘適度運動,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 63%;而每週進行 75 – 150 分鐘劇烈運動,心力衰竭的風險則降低了 66%。不過研究人員表示,進行劇烈運動的研究結果前提為每週也須進行 300 分鐘適度的運動,若只進行劇烈運動,不足以對心臟提供最大的益處。

《healthline》引述研究內容表示,適度的運動包括中度或輕度的快走、騎自行車、瑜伽、網球、籃球、跳舞和游泳,此外,其他更激烈的運動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不過研究人員提醒,劇烈運動對身體的益處並無明顯增加。

研究人員補充,這項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,不能直接證明進行某些體育活動可直接降低心衰竭風險,另外,這項研究對象多為白人,因此還需更多研究了解其他人種心衰竭風險以及運動之間的關聯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

適度運動可幫助控制三高!

而運動不只能降低心衰竭風險,還對身體有其他益處!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表示,適度運動可有助於控制高血壓、糖尿病以及高血脂。

至於一般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,運動應採循序漸進的原則,高偉峰醫師建議,可先從每日走路 10 分鐘開始,若想要增加運動強度,可以一週增加 10% 強度為原則。

他舉例,若一開始一週跑步 3 公里,八週後就可調整為一週 6 公里,以此推算,不過他也提醒,若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胸悶、胸痛症狀,建議馬上暫停動作並就醫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

何謂中等運動強度?持續 10 分鐘還能對話、無法唱歌

不過千萬不要有運動越激烈對身體越好的觀念!運動強度並不是越激烈越好,國健署建議,依據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,每週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每週 75 分鐘高強度運動再加上一週 2 次肌力強化運動(例如:手扶椅背做半蹲動作)即可。

至於運動強度如何區分?國健署表示,中等強度運動為持續 10 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,但無法唱歌,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,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,也會流一些汗。

而高強度運動則為持續從事 10 分鐘以上時,無法邊活動,邊跟人輕鬆說話。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,呼吸和心跳比平常快很多,也會流很多汗。

國健署也提醒,運動之前須做好熱身,至少做暖身運動 5 至 10 分鐘,且視個人身體健康狀況以漸進方式來增加運動量。

三高、腎臟病患者 為心衰竭高風險群

高偉峰醫師指出,心衰竭發生率與心機梗塞相當,常為慢性發生,而若為急性發作,其死亡率甚至較心肌梗塞還高,心衰竭常見症狀為:

  • 腳腫
  • 上腹部腫脹
  • 呼吸困難
  • 呼吸喘
  • 胸悶、痛
  • 出現粉色泡沫痰

像是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的人,都屬於急性心衰竭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,高偉峰醫師建議,若出現胸悶、胸痛或休息時呼吸困難,就應立即就醫治療、診斷。

採訪專家: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

文/李祉函 圖/何宜庭

延伸閱讀:
腰圍每多一英吋,增 11% 心衰竭風險!5 招擊退內臟脂肪
COVID-19/「再感染」為 BA.5 特色!完全接種疫苗者染疫 5 大關鍵症狀有這些
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」症狀像老化易延誤治療!出現 7 大症狀應注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