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8奧運新寵兒「袋棍球」孩子也能玩 助手眼協調提升心肺功能

20250711_提升心肺功能、釋放壓力!來認識奧運新寵兒「袋棍球」!

袋棍球(Lacrosse)這個名字你或許聽過,但你知道它已經成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嗎?袋棍球協會公關江奉軒,帶大家輕鬆認識這項融合籃球、足球、曲棍球特色,大人小孩都能玩的運動!

是戰爭替代品,也是療癒運動

袋棍球的起源來自北美原住民,當時部落之間有衝突,就透過這項比賽來決鬥,取代真正的戰爭。江奉軒說它後來被稱為造物者的運動,因為能療癒身心,甚至消解仇恨。

這項運動後來經過法國移民改良,因球桿像權杖而被命名為 Lacrosse,並在北美發展成職業聯盟,如今也終於要進軍奧運舞台。

台灣推廣 10 年,風氣從美國紅到台灣

說到台灣的袋棍球推廣,是因為一位媽媽為了兒子的暑假報告!江奉軒說兩位理事的孩子在美國玩袋棍球覺得很好玩,回台灣後做了一份關於袋棍球的專題報告。為了完成報告,媽媽買了一批裝備,最後乾脆捐給台東的公東高工。

從台東出發,一步步推廣到各地,至今全台已有60多所學校設有袋棍球社團,包括再興高中、景美女中等也積極投入代表隊訓練。

像籃球,也像足球,但可以「合法碰撞」

袋棍球玩法融合了籃球與足球的精神。10 人制像足球,分前中後衛與守門員;而奧運採用的 6 人制則是節奏更快、場地更小的版本。

比賽中,雙方開球搶權後就開始傳球、跑位、找空檔射門。守門員用特製的大網子防守,像漁網一樣,江奉軒補充「反應快是關鍵!」

特別的是這是一項允許身體碰撞的運動。小朋友超愛,因為可以推、可以擋、甚至有限度地用球桿互相干擾,當然不能打頭或打腳,但這種「衝撞感」反而讓他們玩得更起勁。

大人運動 小孩也可以玩得刺激

江奉軒現場展示了兒童專用的短桿、軟球、防護用具,包括護目鏡、護甲、護肘和手套。「我們甚至讓小朋友穿得像變形金剛,他們每次練習都超開心。」

這項運動能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、反應力與敏捷性,就連拿起球都要靠技巧。「比賽中不能用手撿球,要用鏟的,這些動作都是練習來的,也很有趣。」

家長想帶孩子體驗?有營隊、也有裝備

目前協會在台灣北、中、東皆設有據點,並舉辦冬夏令營,在各地運動中心都能體驗袋棍球。江奉軒也鼓勵:「如果家長想買裝備跟孩子互動,我們協會有電商平台,也設計了適合國人體型的球桿與配件。」

球桿加軟球,也能輕鬆拋接玩球,像棒球一樣的親子活動,變得更有趣。

身體強化+壓力釋放,連銀行行員都有感

除了孩子,其實袋棍球也很適合大人。江奉軒分享:「我們有一位銀行行員的球員,以前拿不起零錢袋,加入球隊後肌力變強,現在可以輕鬆搬重物。」

除了訓練反應、提升心肺功能,這項運動還能釋放壓力。像碰碰車一樣,合理的衝撞會讓你很興奮,有時候大人也需要這樣的釋放感。

2028 年奧運開打前,不妨提前認識這項運動。不只比賽好看,袋棍球在台灣也越來越普及。孩子可以運動放電、親子互動,全民都可以玩玩看!

文 / 楊依嘉、圖 / 巫俊郡